诊刮手术:定义、分类、适应症与术后护理
诊刮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诊断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诊刮手术的定义、分类、适应症以及术后护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手术。
我们来了解诊刮手术的基本定义,诊刮术,全称为诊断性刮宫术,是一种通过刮取子宫内膜或宫腔内容物来进行病理检查的手术,它既是妇产科常用的小手术,也是人工流产方式之一,诊刮手术可分为诊断性刮宫和治疗性刮宫两大类,其中诊断性刮宫主要用于了解子宫内膜病变、内分泌异常、有无排卵及结核等病症,而治疗性刮宫则主要用于早孕终止妊娠、清除宫腔残存物以及排空宫腔等。
诊断性刮宫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一般诊刮和分段诊刮,一般诊刮主要适用于内分泌异常、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对性激素的反应、有无排卵及结核等病症,而分段诊刮则更为精细,操作时先刮颈管再刮宫腔,将刮出物分别送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其他子宫恶性肿瘤,并了解癌灶范围。
治疗性刮宫则分为吸刮及钳刮,吸刮是利用负压吸管吸出宫腔内容物,而钳刮则是用卵圆钳钳取宫腔内容物,再行刮宫,这两种方法均属于治疗性刮宫,适用于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孕3个月以内、3个月以上及引产后清除宫腔残存物、不全流产、难免流产、过期流产、胎盘滞留、葡萄胎等需排空宫腔的情况。
诊刮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急性生殖道及盆腔炎症、滴虫及霉菌性阴道炎,以及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均为诊刮手术的禁忌症,在进行诊刮手术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诊刮手术的时机和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的疾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诊刮手术,以获取最准确的诊断结果,不孕症患者可选择在生理期前或生理期来潮的12小时内进行诊刮,以判断有无排卵情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若疑似子宫内膜增生症,可选择月经前1-2天或月经来潮前24小时内进行诊刮,医生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熟练的医生能够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子宫穿孔、大出血、刮宫不全损伤及术后宫腔粘连、感染等。
在诊刮手术后,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护理,术后要在医院内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无特殊不适后方可离院,由于手术中疼痛刺激可能导致出汗较多,因此术后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预防外感,由于刮宫后子宫内膜留有创伤,手术后两周内会有阴道出血,一般血量少于月经量或相似月经量,均为正常,如超过两周血仍未净或其间血量超过月经量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术后由于子宫收缩可能出现腹痛,如疼痛剧烈或持续时间较长,也应及时就医,术后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巾,每晚用温热的盐水清洗外阴,以预防感染。
诊刮手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妇科诊断方法,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了解诊刮手术的定义、分类、适应症及术后护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手术,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女性的生殖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