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芒种》:节气之名下的生活诗篇
电影《芒种》以中国传统24节气之一的“芒种”为名,不仅是对自然节令的诗意呈现,更是对主人公崔顺姬生活状态与情感变迁的深刻隐喻,在这部由张律导演执导的作品中,观众得以一窥一个北方小城边缘群体的生活现状,感受到崔顺姬这位白衣女子在生活的重压下如何坚韧不拔,以及她如何在困境中找寻到一丝希望与温情。
影片开篇,崔顺姬与儿子昌浩相依为命,租住在铁轨旁破旧的两间砖房,他们的居住环境简陋,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性,崔顺姬以在路边摆摊卖朝鲜泡菜为生,但由于无照经营,她常常要东躲西藏,甚至面临城管人员没收器具的困境,这种生活状态,无疑是对“芒种”节气所象征的辛勤耕耘与收获不易的生动写照。
崔顺姬的形象,是多重身份的叠加:她是失去丈夫的妻子,是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母亲,是孤立无助的流动商贩,也是身边男人们眼中的“唾手可得的猎物”,这些身份标签,无疑增加了她的生活压力与心理负担,她并没有被这些身份所束缚,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坚韧地生活着,她的坚韧与不屈,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一种生活态度与精神力量。
在崔顺姬的生活中,唯一的温情来自于工商局的女干部,这位女干部同情顺姬的遭遇,不仅帮助她拿到了营业执照,还请她教自己跳朝鲜舞,在舞蹈的律动中,崔顺姬面色间露出了少见的喜悦,这一刻,她仿佛暂时忘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沉浸在了文化的自豪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这段情节,不仅展现了女性间独有的亲善、放松和温情,也寓意着在生活的困境中,人们依然可以寻找到一丝慰藉与希望。
电影《芒种》的叙事风格克制而隐忍,台词不多,人物也始终没什么表情,正是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使得影片中的暗流涌动更加引人注目,观众可以从崔顺姬的眼神中读出她的坚韧与不屈,从她的动作中感受到她的勤劳与善良,这种细腻而深入的刻画,使得崔顺姬这一形象更加立体而饱满。
除了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展现崔顺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变迁,她在摆摊时与顾客的互动、她与儿子昌浩之间的亲情纽带、她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等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崔顺姬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芒种》还通过对北方小城边缘群体的描绘,展现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流动商贩的生存困境、城市管理中的人性化缺失、单亲家庭的生活压力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影片所描绘的小城中,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影片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题材作品。
电影《芒种》以节气之名讲述了崔顺姬这位白衣女子的生活诗篇,影片通过细腻而深入的刻画,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她在生活中寻找希望与温情的努力,影片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与反思,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关注,可以说,《芒种》是一部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社会意义的优秀作品。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都曾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迷茫与无助。《芒种》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希望与温情,这或许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