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中国四大发明:古代智慧的璀璨瑰宝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四种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经过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最早的纸来源于西汉时期,兴于东汉时期,发展完善于晋朝,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人们使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得了“蔡侯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期,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俘,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以后,阿拉伯帝国也开始了造纸生产,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写到“唐太和中,有书生造出一种藤角纸,薄、韧、光、滑”。
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唐代的书籍,还有可能被波斯商人携往西方,造纸技术也传入了波斯,并很快传到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以西的唐朝属国,造纸术后来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传到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那时的纸张质量不高,数量也还不够,仍然不能满足欧洲印刷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所提出的要求,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造纸技术有了重大突破,造纸工业迅速崛起,到19世纪,先进的造纸工业已经遍及全世界。
指南针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指南龟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最早有记载的司南源于战国时期,但其发明者难以考证,东汉时期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记录之一。
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四种方法:把磁针装在指甲盖上,放在水里;把磁针搁在针尖上;把磁针装在碗里;把磁针装在丝缕上,他还指出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时会遇到指南针不动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用手指轻拨一下,就能使它重新指示方向,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指南针到南宋时期,已开始广泛应用到航海事业上,北宋时期,人们根据司南进化发明出了指南针,并将它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已经极其普遍。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源于炼丹术,其发明者也同样不可考,最早是比较完整的记载来源于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却有值得注意之处,客观上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但他们不能把这种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其结果导致炼丹术的畸形发展,因而走上了烧炼金石,服用长生不老药的道路,炼丹家把硫黄、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有炭素),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制成药物,这是我国现存古籍中关于火药的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