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科学发展观:2003年的战略指引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解决。
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它是在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科学发展观还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各个方面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求当前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的利益,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各个方面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求当前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的利益,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利益,要实现协调发展,就要注重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4、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5、和谐共赢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和谐共赢,促进发展,要注重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要注重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实现各方面的共赢。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方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