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饸饹面:北方传统面食的瑰宝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面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众多的面食中,饸饹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成为了北方地区一道不可多得的传统美食,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道令人垂涎的饸饹面。
饸饹面的起源与传说
饸饹面,又称合罗面、河捞面,是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关于饸饹面的起源,有着多种传说,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商纣王和苏妲己的故事,相传,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相貌奇美,便下诏纳其为妃,苏妲己在前往国都朝歌的途中,路经获嘉,下榻于当地驿馆,妲己之嫂颇通玄术,夜观天象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去,走到门口时,正好看到受石矶之命来秽乱殷商的九尾狐狸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九尾狐狸幻化成妲己模样,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假妲己笑吟吟地问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见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于是,这碗面便演变成了今天所称的“饸饹”。
另一个传说则与西晋时期的刘伶有关,刘伶被罢官后流落到获嘉县亢村,晚年时期开了一家饭馆,他依据历史上苏妲己在进京(朝歌)路过亢村驿被狐狸精害时吃的“活啦面条”,作为自己小饭馆的特色食谱之一,并将“饸饹的传说”写好悬挂在店门口,食客也由此日渐增多,刘妻也看出了门道,决心在此基础之上再锦上添花,她遍访名医,引经据典,将搅饸饹的肉卤中加入六六三十六味中草药,不仅食饸饹能充饥,还能强身健体,甚至还能预防多种疾病,成为众口称道的绝世佳肴。
饸饹面的制作工艺
饸饹面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饸饹床子,制作者先将饸饹床子架在锅的正上方,然后将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包含放面的漏孔)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煮入锅中,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
在山西地区,饸饹面的制作尤为讲究,面粉要选筋度较高的面粉,和面的时候,夏天用凉水,冬天要用温水,放的水的温度要和季节有所区别,另外还要将少量食盐溶于水中,揉出来的面团会更加劲道,醒发后,将面团分成适合的大小,然后放在饸饹床子上进行压面,压面时,需要用力均匀,保持面条的粗细一致,压好的面条直接落入锅中煮熟,捞出后浇上各种臊子即可食用。
饸饹面的口感与搭配
饸饹面的口感劲道爽滑,饱腹感强又易于消化,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山西地区,饸饹面的花样繁多,有玉米面做成的黄金饸饹、荞麦面做成的荞面饸饹、榆面做成的榆面饸饹等等,不同的饸饹面搭配上不同的臊子,真是万千滋味尽在一碗面中。
山西人最爱吃的饸饹面是最经典的清汤饸饹面,汤底主要以羊肉汤为主,搭配上胡萝卜、葱花、豆角、土豆等时令蔬菜,还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加上豆腐、小菜等,一碗面端上来,面香和羊肉的香气扑鼻而来,夹起一大筷子,还没吃进嘴里,唾液就开始旺盛分泌,在山西的乡宁地区,饸饹面更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做法不限于煮,还有炒饸饹面、凉拌饸饹
发表评论